夏季修剪也叫生長期修剪,是蘋果樹周年修剪的重要部分之一,在果樹周年修剪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,其主要修剪方法有環切、環剝、扭梢、摘心、拉枝、疏枝及秋季戴帽等。但若修剪不當,會對果樹造成不良影響,因而夏季修剪必須把握以下幾點。
修剪五原則
對象要明確夏季修剪的主要對象是放任生長樹、幼旺樹、適齡不結果樹,成花難結果的樹和過弱樹一般不進行夏季修剪。
時間要適宜進行夏季修剪要把握好時機。錯過時機不但收不到良好效果,有時還會出現相反的結果。一般環切、環剝以5月下旬至6月上旬進行效果最好(靜寧蘋果此項技術一般不提倡使用)。摘心、扭梢5月下旬至7月上旬進行為宜。拉枝、疏枝在立秋至白露期間進行較好。戴帽剪截以8月上中旬進行為好。
修剪量要恰當由于夏季修剪要傷及或剪去部分枝葉,會減少光合面積,對果樹的生長勢有削弱作用。因此修剪量宜輕一點,在改善通風透光的前提下盡量輕剪,以不刺激旺長或不過分削弱樹勢為宜,以免對樹體生長和結果造成不良影響。
促進花芽分化,提高果品質量注意改善樹冠小氣候,保證良好的通風透光條件,剪后樹枝稀密適度,排布均勻合理,光線能透射到內膛和下層,達到上不遮下,外不遮內的程度,以達到促進花芽分化,避免“大小年”并提高果品質量的目的。
要因樹因地制宜根據樹齡、樹勢、品種特性、自然條件、修剪目的等,確定適宜的修剪方法和修剪程度,或促花促果,或促長促勢,或提高果品質量,最終達到優質、豐產、穩產、壯樹的目的。
修剪五誤區及正確方法
誤區一:輕摘心及摘心沒有持續性一些果農認為摘心即摘除新生長點,只用手輕輕摘取背上枝的枝頭,這樣形成了許多多頭枝。還有一些果農摘心部位基本正確,但只摘心1次。
規范的摘心方法:當背上枝長為15~20厘米時,在距基部5~7片葉部位摘除上部枝梢,每隔1周觀察一次,看是否停止生長,如未停止生長,可連續摘心2~3次直到停止生長為止,并要及時抹除摘心部位以下的萌芽,避免多頭枝。
誤區二:環切(剝)對象不明確一是不看樹勢,對樹勢較弱的樹進行環切(剝)。二是對矮化、短枝型果樹也過多地進行環切(剝),對其樹勢造成極大的削弱。三是不看樹齡,對1~2年的幼樹和15年生以上的大齡樹也實施環切(剝)。四是不看大小年,對結果大年樹不進行環切(剝),而對結果小年樹進行極重環切(剝),使大小年情況更嚴重。上述現象可能使樹體成花的目的達到了,而樹勢則衰弱太快。
正確的做法:環切(剝)的對象應是生長勢太強、掛果不旺的喬化樹,其樹齡在5~15年且周圍果園沒有腐爛病大發生的果園。
誤區三:扭梢連片有的果農不管背上枝有多少全部扭梢,既增加了枝量,又影響了光照。背上空間較大的地方,等新梢長至35厘米時,在半木質化部位(頂心往下5~8厘米處)高扭梢,這樣既可充分利用背上優勢成花結果,又不影響光照。
正確的做法:同一主枝扭梢不宜太多,應根據樹體大小扭梢3~5個,其余應全部疏除。扭梢后基部易抽出新的直立枝,要及時抹芽或疏掉。
誤區四:果臺副梢處理不當有的果農對果臺副梢截一去一,有的摘心,有的干脆去掉。這些做法違背了養分就近供應的規律,致使果實周圍制造養分少,影響果實膨大。
正確的做法:對落花落果嚴重的品種,可在果臺副梢長為20~25厘米時,留6~7片葉進行輕摘心。對于紅富士等大果型的品種必須保護利用好果臺副梢。
誤區五:剪子、鋸不消毒腐爛病、干腐病的流行,與剪子、鋸等帶病菌有很大關系。
正確的做法:鋸除腐爛病或干腐爛枝后,要隨即把修剪工具進行火燒滅菌;剪鋸口也要及時處理,可用摻入1/15甲基托布津純粉或硫黃粉的油涂抹剪鋸口。
文章來源:農技學堂,圖片來源于網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