紅薯原名番薯,又名紅芋,甘薯,地瓜,白薯等,如何種植紅薯?紅薯的種植方法有哪些?那么下面一起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紅薯種植方式,希望對您有所幫助。
紅薯的種植方式
紅薯原名番薯東北俗稱地瓜,(湖北話:紅苕, 紅芋, 白薯等)紅薯屬管狀花目,旋花科一年生草本植物,長2米以上平臥地面斜坡上,葉片通常為寬卵形,長4-13厘米,寬3-13厘米,花冠粉紅色,白色,淡紫色,或紫色。鐘狀或漏斗狀,長3-4厘米,果卵形或扁圓形,有假隔膜,分為4室,具地下塊根,塊根紡錘形,外皮土黃色或紫紅色(紅薯是植物六大器官:根、莖、葉、花、果實、種子中的根)
紅薯塊根富含蛋白質、淀粉、果膠、纖維素、氨基酸、維生素及多種礦物質,含糖1.5%-5%。
紅薯塊根具有活性成分,有抗癌、保護心臟、預防肺氣腫,糖尿病,減肥,美容等功效,有“長壽食品”美譽。另外,塊根常除供食用外,還可以制糖和釀酒,制酒精,也可制取淀粉,提取果膠等,制取的淀粉可以制作粉條和粉皮,可以制作美味的菜肴。
紅薯的生長習性
生長時期:
春薯成長期為160-200天,夏薯約為110-120天,根據紅薯在大田的生長特點及其與氣候條件的關系,大體分為三個生長時期:
(一)前期:(從栽秧到封盆)春薯約歷時60-70天,夏薯40天左右。該期莖葉生長較慢,根系發展較快,是以生長纖維根為主的時期。
(二)中期:(封盆到莖葉生長巔峰)春薯約歷時50天,夏薯約30天 。該期塊根膨大較慢,莖葉生長快,是以生長莖葉為主的時期。
(三)后期:(從莖葉開始衰退到收獲)春薯在8月下旬以后,夏薯在9月上旬以后。該期是塊根膨大的主要時期。
紅薯的生長環境
(一)溫度。紅薯喜溫怕冷,栽秧時5-10厘米,地溫在10℃左右不發根,15℃需5天發根,17-18℃發根正常,20℃3天發根,27-30℃只一天即可發根。
氣溫25-28℃時莖葉生長快,30℃以上時莖葉生長更快,但薯塊膨大慢。38℃以上呼吸消耗多,莖葉生長慢,20℃以下時莖葉生長也快,15℃時停止生長,10℃以下持續時間過長成遇霜凍,莖葉枯死。
地溫在21-29℃之間溫度越高,塊根形成越快,數目越多,但薯塊較小。22-24℃ 的地溫較有利于塊根的形成。20-25℃的地溫最適宜于塊根的膨大,低于20℃或高于30℃時膨大較慢低于18℃有的品種停止膨大,低于10℃易受冷害,在-2℃時塊根受凍。塊根膨大期間較大的日夜溫差有利于塊根的膨大和養分的積累。
(二)光照。紅薯喜光在陽光充足的情況下,葉色較濃,葉齡較長,莖蔓粗壯,莖的輸導組織發達,產量較高。如果光照不足,則葉色發黃,落葉多,葉齡短,莖蔓細長,輸導組織不發達,同化形成的有機營養向塊根輸送少,產量低。
每天受光時間長對莖葉生長有利,莖蔓變長,分枝數增多。每天受光12.5-13小時較適于塊根膨大。每天受光8-9小時對現蕾開花有利,但不適于塊根膨大。
(三)水分。紅薯是耐旱作物,但是,水分過多過少均不利于增產,紅薯怕淹特別是在結薯后受淹對產量影響很大。土壤干濕不定造成塊根內外生長速度不均衡,常出現裂皮現象?傊,紅薯既怕澇又怕旱,群眾說:“干長柴根,濕長須根,不干不濕長塊根。"要獲得紅薯高產,應根據具體條件適時適量灌水,及時徹底排澇,旱地要加強中耕早墑。
(四)養分。紅薯吸肥能力強,耐瘠薄,但是高產必須施足肥料,除氮磷鉀外,硫鐵鎂鈣等也有重要作用。在三要素中紅薯對鉀的要求最多,氮次之,磷最少。據分析,每1000斤紅薯中含氮3.5斤,磷1.75斤,鉀5.6斤。因此增施鉀肥。適時適量施用氮磷肥有顯著增產作用。
(五)土壤。以土層深厚,含有機質豐富,疏松,通氣,排水性能良好的沙壤土與沙性土為好。土質粘重時,塊根皮色不好,粗糙,薯形不整齊,產量低不耐儲藏。但沙壤土和沙性土一般肥力較低,保水力差,應通過施肥等措施逐步培肥地力,方能獲得高產。紅薯較耐酸堿,適應PH值范圍約為4.5-8.5,但以5.2-6.7為宜。土壤含鹽量超過0.2%時,不宜栽種紅薯。